随着“三胎”支持政策在各地落地,高龄生育困难、不孕不育等问题愈加凸显,辅助生殖技术随之受到重视。但如何保障辅助生殖技术规范、有效地服务群众?近日,上海、河北、河南、天津、贵州、安徽、陕西、山西等多个省市发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5年规划)。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经批准开展人类生殖辅助技术的医疗机构共有523家,每年人类辅助生殖各项技术类别总周期数超过100万。但在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其中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百万人口体外受精治疗周期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治疗数量较低。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多省市的5年规划发现,多地的规划称,目前存在辅助生殖服务需求量大的情况,同时有省份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服务能力分布不均衡的情况,无法充分满足群众的生殖健康需求。
为此,陕西、山西、安徽等省份在5年规划中提出,将按照每230-300万人口设置1个机构,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规划新增辅助生殖机构,均衡地区差异。同时河北、山西等省份则提出“建立退出机制”,保障辅助生殖服务机构稳妥有序发展。
辅助生殖需求大,多省存在分布不均衡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一胎”生育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二胎”则集中在25-34岁,但结婚登记女性的年龄占比中,35岁及以上非最佳育龄妇女的占比正逐年增加。因此,高龄生育困难、不孕不育发病率上升等问题也愈加严重。
北京大学乔杰院士团队发布的全国生殖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从2007年至2020年,我国不孕发病率已经从12%升至18%,越来越多生育困难的夫妻,选择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来获得后代。
安徽省发布的5年规划介绍称,近年来省内人类辅助生殖机构年工作量增长明显,2019年安徽省所有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机构总治疗夫妻数为12130对,较2015年增长80%,总服务周期为26800个,较2015年增长90%。
天津市辅助生殖需求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该市5年规划中指出,2015年全市接受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不孕不育夫妇数量为5985对,至2019年已经是11189对。同时,天津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总的治疗周期数也呈逐年递增。
根据我国不孕症发病率进行推算,河北省每年约有1-2万对夫妇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存在潜在需求,按照百万人口体外受精治疗周期数5年增量最大不超过200预测,未来5年内,河北省约有9-12万对夫妇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有潜在需求。
在河南、贵州、上海的5年规划中,均指出未来5年“潜在服务需求量大”。然而与高需求相对的,是多省市都面临辅助生殖机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据各省发布的5年规划,目前陕西、安徽、河南、河北、甘肃都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如安徽省的15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机构分布在9个市,其中合肥设置5家机构,芜湖市和阜阳市各设置2家机构,而淮北、淮南、滁州、宣城、池州等7市均没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机构。河北的辅助生殖服务机构也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边远地区不仅年周期低于500,而且普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
除了地域分布不均衡,在河南、安徽、还存在服务能力分布不均衡的情况,河南省在5年规划中指出,全省各辅助技术机构之间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差别较大,优质服务资源相对不足。
山西省则指出,省内存在各辅助生殖机构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如2018年全省体外受精治疗周期总数18158个,其中体外受精治疗周期数10000个周期以上的1家,1000个周期以上的2家,500个周期以上的4家,还有3家机构体外受精治疗周期不足100个。部分辅助生殖机构服务周期数过低、服务能力不足,影响服务的可及性。
多省规划新增辅助生殖机构,建立退出机制
在各省市的5年规划中,除了阐述现状、分析现有问题外,也提出了未来5年的设置和规划,其中为解决多个省市均计划新增辅助生殖机构。
四川在5年规划中明确,2021年至2025年,全省将新增夫精人工授精、供精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机构20家,分布在乐山、绵阳、泸州等15个市(州)。同时新增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6家。
今年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指导原则(2021版)》中要求,各省市原则上每230-300万人口设置1个机构。依照该标准,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安徽省规划新增10所辅助生殖机构;陕西省规划新增10所;山西省规划新增4所。
除了新增辅助生殖机构,各省市也提出了各种保障措施,促进人类辅助生殖机构稳定有序、规范发展,其中山西省、河北省在5年规划中指出将“建立退出机制”,对于不符合区域设置规划、达不到技术标准的机构坚决不予准入;对于违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政策和相关要求,违规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予以严肃处理;加强技术校验和随机抽查,经校验合格的,方可继续开展相应技术;校验不合格的,取消相应资质。随机抽查发现问题的视情节严重分别给予限期整改、取消资质的处理;不符合相关管理和技术要求,应准予其自动退出。
来源:澎湃新闻